天山大峽谷。 圖片來自新華網(wǎng)
2020年,新疆的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扎根本土、深植時代,以豐厚的文學創(chuàng)作,展示宏大的社會主題和人民主體的風骨與精神??挂摺⒃?、駐村脫貧攻堅、軍旅生活、兒童世界,多種題材各有華章,文藝融合共生發(fā)展。
以文學的方式進入抗疫現(xiàn)場
毫無疑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這一年舉國關注的主題。新疆作協(xié)勇?lián)姑?,組織各族作家創(chuàng)作了一批抗擊疫情的主題作品,凝聚起全區(qū)文學工作者抗疫的力量和信心。其中,特別突出的有雅楠的報告文學《天山戰(zhàn)疫者》。雅楠一向以寫軍旅題材的報告文學見長,不憚以最大的努力撲向第一現(xiàn)場,這也是她的作品能在眾多文學作品中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短焐綉?zhàn)疫者》是作家現(xiàn)實寫作的延伸,作品選取新疆醫(yī)務工作者穆清爽等趕赴武漢抗疫的一個個感人瞬間,描畫出2020年“逆行中最美麗的人”,“不計報酬 義無反顧”八個大字勾勒出這場抗疫攻堅戰(zhàn)的決絕,而“白衣執(zhí)甲 大愛無疆”背后的艱難更是令觀者動容。
柳振師的散文集《以你們的影子前行》也是一部代表性的抗疫之作。他以“病毒攜帶者”的自我假設,帶入“與死亡抗爭”的艱難,“疫情面前,人人自危,能被一個噴嚏嚇得趴下”,而“那些逆行的勇士們,邁著穩(wěn)健的步伐,從四面八方趕去……”在疫情突如其來的日子里,有無數(shù)“無名英雄”奮戰(zhàn)在前線,與死亡搏斗。他們從哪里來、叫什么名字,我們無從得知,這種“影子般的存在”卻以強大的力量告知民眾:鐵甲依然在!共和國的勇士正在戰(zhàn)斗,他們匯聚成擊敗疫情的人民力量。
跨時代對話的軍旅寫作
軍旅題材是這一年新疆文學的主體段落,共和國軍人成為新疆文學書寫的亮點。軍旅作家周濤退而不休,勤耕不輟,在2017年推出第一部長篇小說《西行記》,以散文化的筆調講述了大學生姬書藤來到邊疆部隊的生活經(jīng)歷,歷時數(shù)十年的時間跨度,呈現(xiàn)出“支邊”的歷史情境。2020年,周濤接續(xù)他熟悉的領域,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學生連》獲得自治區(qū)重點資助。老作家周濤在上世紀80年代即引領了在新疆當代文學史上極具影響的“新邊塞詩”“散文熱”等文學思潮,他從詩歌到散文再到古稀之年的小說寫作,講究的就是不拘泥于文體、人或物的一時一地,在現(xiàn)實與過往的交接中展示充滿厚度和滄桑感的歷史圖景?!秾W生連》與《西行記》就是延續(xù)了“新邊塞詩”昂揚、剛健的詩風,展現(xiàn)出曠達、包容且充滿力與美的游牧精神。
同樣是軍旅寫作,“85后”青年作家董夏青青開拓出屬于自己的一條書寫之途,她的短篇小說集《科恰里特山下》獲得了第六屆天山文藝獎。如果說周濤的寫作充滿動感和激情,是不斷打破自身經(jīng)驗和文體的“狂狷”性格的彰顯,董夏青青的寫作則是在書寫者“我”與書寫對象之間建構起“看/被看”的互視關系,以確?!拔摇钡睦潇o與客觀。而且,董夏青青的作品始終圍繞軍旅中的細節(jié)著筆,不事張揚,冷靜的思考與令人震撼的“軍旅生活”往往觸動讀者、令人深思,使人在掩卷之余獲得精神的提振和心境的升華?!犊魄±锾厣较隆穼懥艘蝗耗贻p人懷著對軍旅生活的無限憧憬和熱愛參軍入伍,來到祖國邊疆,在這里鍛煉成長。作者將寫作重點放在“參軍熱”和“軍隊體驗”的沖突中去寫,回答的是今日軍人“守護誰”的根本問題。文字中沒有大開大合的場景,那些細碎的日常生活反而寫出了當下青年人的情感溫度和責任擔當。有評論認為董夏青青的寫作重新定義了“青年寫作”,是頗有見地的。
現(xiàn)實主義寫作傳統(tǒng)光彩依舊
近些年,對于新疆作家來說,長期以來形成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已經(jīng)成為寫作的底色。作家阿拉提·阿斯木的“時間”系列小說從2013年發(fā)表在《當代》的《時間悄悄的嘴臉》開始,延續(xù)至新近的《他人的篝火》(《民族文學》2020年第7期)。阿拉提的小說很少將時間線拉回至久遠的過去,而是義無反顧地一頭扎進現(xiàn)實社會?!端说捏艋稹啡牟捎萌宋锏木b號進行敘述,以幽默的方式勾畫了一場壽宴中的人生百態(tài),寫出了城鎮(zhèn)底層民眾的生活日常。其中,維吾爾族的“恰克恰克”充斥其間,展示出文本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阿拉提在故事講述中,有意識地與寫作對象拉開距離,以冷靜的態(tài)度審視城市化進程中的欲望人生,這種著重書寫城市生活的選擇也緊密貼合著中國當代文學的普遍主題:關注城鄉(xiāng)差異中的人性問題。阿拉提的寫作在近些年的新疆文學創(chuàng)作中有著典范意義。
天山文藝獎是新疆文藝的最高獎,自2002年設立以來,推出了一大批順應時代呼喚、謳歌穩(wěn)定發(fā)展、滿足群眾期待的優(yōu)秀作品。作家鞠利的長篇小說《在新疆長大》入選第六屆天山文藝獎,這部作品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出生在兵團綠洲的“疆二代”和其父輩們一起成長的故事,描繪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投身于保衛(wèi)邊疆、建設邊疆的兩代人創(chuàng)建幸福家園的艱難歷程。在鞠利的筆下,“兄弟”情誼也常寫常新。他以“兄弟”為主題串聯(lián)起火熱的援疆、駐村和脫貧攻堅工作。他的長篇小說《援疆兄弟》《同心兄弟》《駐村兄弟》,被稱為“兄弟三部曲”,與《在新疆長大》一起,以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為旗,講述了新疆各族同胞血濃于水的融洽關系,謳歌時代的平民英雄,一批扎根新疆大地的“新疆脊梁”形象躍然紙上。
文藝融合共生發(fā)展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散文、詩歌、長篇小說是新疆文學的主體,這種情況這些年開始有所變化。長篇小說依然是主要文體,但非虛構的紀實寫作也頗受注目。此外,兒童文學、民間文藝、民俗觀察、口述歷史等則多向并舉,豐富了文學藝術的形式和內(nèi)容,展現(xiàn)出文藝融合共生之勢。
熊紅久的報告文學《灑滿陽光的村莊》折射出新疆紀實寫作熱潮。作家的創(chuàng)作一貫富有鮮活的生活氣息,且擅長以細節(jié)勾勒波瀾起伏的故事。《灑滿陽光的村莊》聚焦新疆近些年的駐村工作,以對照的方式寫出了“村莊漂亮起來了 從外部環(huán)境到人的思想 從昨日的暗夜到今天的明亮”,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新疆。
兒童文學的興盛不僅在新疆,在新世紀的這20年都是頗為引人注意的文學現(xiàn)象。2020年,作家畢然的《雛鷹飛過帕米爾》細致地描繪了帕米爾高原上塔吉克族少年兒童成長、生活的真實狀態(tài),展現(xiàn)了帕米爾高原上獨特的民族風情和傳統(tǒng)文化。這是一部帶著愛和溫暖的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畢然從事兒童文學寫作多年,曾有很長時間以自己由孕而生為線索,帶著強烈而清晰的情感體驗,呈現(xiàn)出“母與子”的世界。這部《雛鷹飛過帕米爾》溫情呈現(xiàn)出塔吉克族孩子的日常,倘若沒有長期的田野觀察和彼此親近的交流,是很難辦到的。
這一年,越來越多的新疆作家開始向民間文藝縱深發(fā)展,如獲得2020西部文學獎的散文《狩獵秘籍》,其作者王族多年來一直行走在廣袤的新疆大地,探尋隱秘的西部聲響和自然奧秘,作品一定意義上實現(xiàn)了生態(tài)、文學、地理和民俗的跨界融合。同時,《狩獵秘籍》延續(xù)了作家多年來關注的狩獵故事,串寫起千百年來西部草原的游牧文化。
2020年,以“世紀回望”為主題的《新疆社會發(fā)展口述之新疆音樂口述史》《新疆社會發(fā)展口述之新疆舞蹈口述史》《新疆社會發(fā)展口述之新疆電影口述史》,成為新疆文藝界慶祝建黨百年的代表作??谑鍪?,輔之以多年來從未間斷的民間文學搜集整理,《江格爾》《瑪納斯》以及哈薩克阿肯阿依特斯和史詩達斯坦等,共同托舉新疆文學的豐厚意蘊和大地意識。
?。ㄗ髡呦到洗髮W人文學院教授)
作者:張春梅
資料來源:中國民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