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意娜
出版時間:2020年8月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新時代要積極挖掘、整理和研究我國民族文藝理論思想著述,為時代所用。這不僅因為當下文藝創(chuàng)作精品迭出,也因為推進文藝理論體系建設,需要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傳統(tǒng)。
藏族學者意娜的文藝批評論著《文藝美學探賾》,以藏族文學藝術史中的三個經典樣板——經典文本之《詩鏡》、視覺藝術之唐卡和口頭史詩之《格薩爾》為美學分析對象,闡釋和建構了藏族文藝美學的特征和體系,描繪出三種藝術形態(tài)中藏族審美精神的外在表征和核心特質。這一論著既從理論的高度提煉、概括和闡釋了藏族文藝作品蘊藏的美學內涵,豐富和拓展了藏族文藝美學思想,又試圖為民族文藝美學找尋適應現(xiàn)代文化生活的出路。可以說,這部論著對新時代我國民族文藝美學理論的建構與探索帶來了諸多啟發(fā)和參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少數民族文學理論研究日漸豐碩,涌現(xiàn)出《少數民族古代文論選釋》(1993年)、《中國古代少數民族詩詞曲評注》(1989年)、《中國古代民族文論概述》(1995年)、《多重選擇的世界——當代少數民族作家文學的理論描述》(1995年),以及《中國少數民族文藝理論集成》(2005年)等論著。這些論著論域廣泛,成為“多民族文學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段乃嚸缹W探賾》則是一部從生命哲學切入,專門闡釋藏族文藝美學思想的論著。對生命的追問是民族文化的永恒話題,藏族對生命的敬畏與達觀是其文化的深層基因。作為藏族學者,意娜對藏族文藝美學思想的闡釋,直面其中的生命哲學,無疑抓住了藏族美學的核心本質。這也讓論著超越了僅僅對藏族藝術形式、風格、內容的一般性關注,將對藏族文藝美學思想的把握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視覺藝術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認識包括藏族藝術等民族藝術時,我們往往把民族民間藝術視為后工業(yè)時代人們反觀前現(xiàn)代傳統(tǒng)文化的一面鏡子,總把某個地域文化從整個文化傳統(tǒng)、時代潮流中孤立出來。《文藝美學探賾》則一改這種認知的狹隘視野,從一種更為寬泛的文化視角審視藏族文化史。
論著從藏族視覺藝術出發(fā),認為整部藏族文化史就是不同時期真實世界的表現(xiàn)方式與觀者觀看方式的關系史,而這里的視覺,并不囿于藝術本身,而是涵蓋傳統(tǒng)藝術以及現(xiàn)代傳媒方式,并進入宗教、歷史、科學、法律、醫(yī)學等專業(yè)領域的視覺文化。這種從整體文化史觀來闡釋藏族藝術的視野,打破了學科劃分的限制,把視覺化的藏族文化本身“交融孕生”的性質凸顯出來,展示了藏族視覺文化在表現(xiàn)形態(tài)上的復雜多樣性。依據這種文化史觀,我們再來審視唐卡,就不執(zhí)著于探討唐卡藝術的物質載體與質料本身,而是側重于觀看者賦予唐卡的審美意義。這樣一來,既可以觀察人們對于唐卡藝術的回應,也可以以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的視角,審視藏族視覺藝術的跨文化交流,以及對藏族文化的重新塑造??傊?,從整體文化史觀解讀藏族文化藝術,為我們深度思考藏族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提供了一種路徑。
當下的文藝創(chuàng)作與研究,都面臨著傳統(tǒng)以何種方式進入當下的問題?!段乃嚸缹W探賾》的可貴之處,在于其以藏族文藝美學思想為基點,直面藏族文化藝術的新問題、新機遇與新發(fā)展。如論著借鑒現(xiàn)代間性理論闡釋了藏族詩學《詩鏡》的經典化過程,從全球化民族文化保護的視角分析了史詩《格薩爾》,提出要突破作者中心主義和文本中心主義的桎梏。
作者著眼于藏族文化在新時代如何傳承才能在未來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這樣承前啟后的問題,總結的是藏族傳承至今的各種文學藝術傳統(tǒng)中所蘊含的藏族文藝美學的規(guī)律性的理論,其眼光是放在未來的。因此,作者認為,必須把藏族文藝美學置于一個開放的平臺,只有開放才存在多種闡釋的可能,才能把思想拓展到一個新的廣度。作者的研究不僅回答了當代中國藏族文學藝術理論的問題,也關注著藏族文學藝術的豐厚傳承,即以何種方式來面對新的技術時代、新的文化時代、新的一代創(chuàng)作者和接受者的問題。恰如論著所指出的:“在不同的語境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獲得這片大海的一部分特征,獲得闡釋的有效性和真理性?!?/p>
作者:王林生
資料來源:中國民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