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婚宴十八說,是流傳在青海省東部農(nóng)業(yè)區(qū)藏族聚居區(qū)的一種民間口頭文學,是伴隨著藏族婚俗產(chǎn)生和發(fā)展而形成的,語言通俗易懂、妙趣橫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藏族歷史學、民俗學、民族學、語言文學方面的研究價值很高。
《群文天地》副主編侃本是位藏族學者,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對藏族婚俗的研究。在他的講述中,記者對藏族婚宴十八說這種瀕危的藏族民間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淵源可追溯至吐蕃時期
藏族婚宴十八說,主要流傳在青海省東部農(nóng)業(yè)區(qū)的互助土族自治縣、樂都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等地的藏族群眾聚居鄉(xiāng),居住在這里的藏族基本上處在腦山和淺山地區(qū),世代從事農(nóng)耕,兼營畜牧業(yè)。
據(jù)了解,根據(jù)《吐蕃歷史文書》等相關文獻的記載,藏族婚宴十八說的歷史淵源,從時間空間上是無法具體計算的,但依賴于婚姻生存的各種民俗,如當年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在拉薩成親時,為了襯托婚禮氣氛,就有人祝詞慶賀,形式與婚宴十八說中的某些片段近似,由此可知,藏族婚宴十八說的歷史比較悠久。
以前在青海省東部農(nóng)業(yè)區(qū)的所有藏族聚居區(qū)都流傳著婚宴十八說,但后來隨著時代的變遷,特別是清乾隆年間,羅卜藏丹津叛亂被平息后,清政府對世代居住在湟中、大通、湟源等地的藏族限制說藏語,久而久之,這些地區(qū)的藏族群眾將婚宴十八說賴以生存的母語給丟失了。從此,藏族婚宴十八說流傳的范圍便日漸萎縮。
十八說貫穿婚禮
民間有一種說法———“婚宴進行十八晝夜,婚禮祝詞有十八道程序”,說的即婚宴十八說的真實情況。婚宴十八說始終貫穿于婚禮之中,大多為說唱,都是即興表演的,一般由十幾人分階段完成,最盛時則需要幾天時間。
作為一位地道的循化人,侃本對流傳于循化縣道幃藏族鄉(xiāng)一帶的十八說頗有研究。他介紹,東部農(nóng)業(yè)區(qū)各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經(jīng)過幾百年的發(fā)展演變,按流傳的內(nèi)容,藏族婚宴十八說的具體內(nèi)容有:
一、祭神 姑娘出嫁之日的清晨,由其家人焚香祭祀山神及家神,保佑姑娘從此走上新的人生路程。
二、梳辮說 從部落中挑選手腳勤快、有夫有子女、容貌出眾、口碑好的中年女子二至三人為出嫁姑娘梳辮,同時由其哥哥或其他長輩致辮發(fā)詞。
三、梳子說 一般由梳辮的女子來說。
四、哭嫁歌 姑娘即將出門時,由她或其姐姐等女性長輩說的分別詞。
五、出路歌 也是由姐姐等女性長輩說的一種分別詞。
六、父母的教誡 臨上馬時,新娘的父母拉著女兒的手說的一種詞。
七、馬說 送親隊伍騎馬至新郎家附近時,由迎親人員先贊頌送親隊伍的馬,因馬是以前結婚時用的最常用的交通工具,甚至對馬鞍等都有相應的說詞。
八、墊子等馬的頌詞說完了,騎馬的送親隊伍即將下馬時,將提前備好的墊子鋪在地上,讓送親隊伍下馬,此時,就有墊子的贊頌詞。
九、土地頌,送親隊伍下馬接過哈達,喝了迎賓酒后,就要祭當?shù)氐纳缴?,表示我踏入了你的地盤,請多多關照。
十、房屋進入新郎家后,先要祭新郎家的護法神,繼而贊頌房屋。
十一、茶當?shù)谝槐銍妵姷哪滩瓒说绞掷锖?,就要展開茶說,之后便可開飯。
十二、當飯吃到一定的時候,就要開始敬酒,此時有酒說。
十三、婚禮宴說 等酒足飯飽后,開始婚禮宴說,這是婚禮中最主要、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一般由送親隊伍中資格最老的人來說。
十四、系腰帶 送親隊伍給新郎系一條新腰帶,一般由新娘的哥哥等人邊系腰帶邊說。
十五、衣服給新郎系好腰帶后,便開始將新娘的衣服一件件晾出來,并開始衣服說。
十六、祝福等前面的手續(xù)基本結束后,便有一老人祝福新郎新娘。
十七、囑托婚禮快結束時,由新娘家的人將新娘囑托給新郎父母親及其親朋好友。
十八、吉祥婚禮結束時有一段吉祥詞,是對婚禮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的祝愿。
與此同時,伴隨著婚宴十八說,一場場豐富多彩的歌舞活動、一道道美味佳肴,以及艷麗而華貴的藏族服飾,無不令參與者驚嘆藏族文化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