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有源遠流長的文學傳統(tǒng),有燦爛多彩的文學遺產。東巴古典文學是納西族文學史框架的重要構成元素,那些既是神巫、智者,又是農夫的東巴在其自制的野生植物皮“構皮”上書寫出了一冊冊雪域古國無數關于人、鬼、神的神秘奇聞異事。從外觀形態(tài)上來看,東巴古典文學具備以下兩個突出特征:第一,它用古老的東巴象形文字書寫,內容涉及原始宗教,同一作品在東、西方言區(qū)內均有比較統(tǒng)一的版本。其次,東巴文學是詩體文學,所有作品均由奇數音節(jié)的詩句組成。在東巴古典文學具有獨特的“納西味”,作品中洋溢著納西先民在不同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中的時代特征和氣質,比較具有典型性的作品有:《創(chuàng)世紀》、《黑白之戰(zhàn)》、《哈斯戰(zhàn)爭》、《俄英都奴殺猛妖》、《多薩歐吐傳略》、《祭天古歌》、《魯班魯繞》、《初步游步》、《買賣壽歲》、《求取長生不老藥》等。在納西族民間除了東巴古典文學以外還存在著一種歷代相傳的民間詩歌“傳統(tǒng)民間大調”,納西語稱其為“本”,傳統(tǒng)大調一般分為“考本”(盤歌)、“游本”(殉情歌)、“花華本”(歡樂歌)等三種形式。這類民歌一般都需要師承關系,以男女對歌的方式吟唱。在納西族民間廣泛傳唱的大調約如下幾種:《獵歌》、《趕馬》、《燒香》、《金箏之歌》、《文考》、《武考》、《殉情調》、《牧歌》、《蜂花相會》、《魚水相會》、《雪柏相會》、《結婚調》、《送喪歌》等,在納西民間對這些大調有“十八大調”的俗稱。大調產生有其特殊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它們的形成也非一次性完成,特別是因為有師承關系,個人特色突出。
參考資料:楊福泉.納西族文化史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