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群眾祭祀竜林,表現(xiàn)了其敬畏大自然的理念。資料圖片
2015年3月4日,英國威廉王子到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訪問。他一下飛機便說:“一眼可以看出,西雙版納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地方?!倍脖晃麟p版納浩瀚的綠色雨林所震撼。
西雙版納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保存完好的熱帶森林之一,生長著數(shù)量占我國1/4的野生動物和1/6的野生植物,在我國的生態(tài)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上世紀60年代初,周總理視察西雙版納時就提出要“不辜負祖先留下的綠色大遺產(chǎn)”。
世世代代生活在西雙版納的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先民,是怎樣創(chuàng)造了這“綠色大遺產(chǎn)”呢?這就不得不說到這片土地上以“竜(lóng)林”文化為核心的傳統(tǒng)生態(tài)文化。
有多少寨子,就有多少竜林
有人說,西雙版納有多少個傣族寨子,就有多少個竜林。這話并不夸張??梢哉f,傣族人是依竜林而居,并在此基礎上開墾田地,建造房屋,維系族群的繁衍。
那么,“竜林”是什么呢?在傣語中,“l(fā)ong”的意思是森林,漢語通常將其翻譯為龍、壟、隴、竜等。在傣族創(chuàng)始史詩《巴塔麻戛捧尚羅》中,講述最早的傣族人居于森林,森林與傣族先民的生息繁衍密切相關。
傣族還流傳著這樣一句祖訓:“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糧,有糧才有人?!彼麄冋J為:森林是父親,大地是母親,天地間谷子至高無上。因此,在建造村寨時,水源是傣族考慮的第一要素,而水源是靠森林來涵養(yǎng)的,之后才有可供開墾良田的土地。
傣族古文獻《談寨神勐神的來歷》中講到:傣族建寨時,要先選一片高大的森林,作為寨和勐的保護神——“寨神”和“勐神”的居住場地,并把這片森林命名為“竜曼竜勐”,即“寨神林”、“勐神林”(即竜林),之后才在竜林周邊平坦的地方建造村寨。竜林往往還會成為村寨建造者或者歷史人物的墓地。
為了不打擾祖先的生活,寨子里的人嚴禁進入竜林伐木、采摘和打獵,也不許牲畜進入,其他村寨的人都要自覺遵守這個規(guī)定。老年人經(jīng)常告誡子女:“竜林是祖祖輩輩都有的,父母留下來的東西要愛護,如果不愛護的話,孫子就會很窮?!?/p>
為了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傣族人會在竜林外重新種植林地。如果非要進入竜林采伐,村民必須先禱告以祈求神靈的允許,而且對采伐對象和數(shù)量均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即使對于竜林之外的一般的水源林,傣族也不允許隨意砍伐。
此外,人們還要定期對竜林舉行祭祀,以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村寨安寧。如果有人破壞了竜林,整個村寨要舉行專門的祭祀,以示賠禮道歉,乞求祖先的寬恕。
由于竜林被看作是“寨神”、“勐神”居住的地方,而每寨、每勐都有各自的神靈,結果是西雙版納30余個自然勐、600多個傣族村寨,每勐、每寨都有竜林。這些竜林,有的幾十畝,有的幾百上千畝,總面積不低于10萬公頃,約150萬畝。
竜林的生態(tài)功能
由于竜林受到傣族百姓約定俗成的保護,因而樹常綠、水長流,傣族人因此也有了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他們依山傍水,吊腳樓掩映在茂林翠竹之間,傣族人的性格也如綠水修竹般柔軟溫順。
科學研究證明,竜林在物種多樣性保護、水土保持、凈化空氣、災害防治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其一,對物種多樣性的保護。由于竜林被視為祖先神靈居住的家園,嚴禁在里面采摘和狩獵,即使自然掉落的花果,傣族群眾也不去撿拾,使得各種珍稀動植物在此得到了很好的繁衍。竜林內(nèi)物種繁多,以西雙版納最大的勐神林“竜南神山”為例,現(xiàn)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3種,占全州物種的65%;國家二、三級保護動物32種,占29.35%;云南省珍稀瀕危保護動物7種,占70%。
科研人員對分布于傣族村落的6個竜林的抽查發(fā)現(xiàn),在竜林中有413種原生或變種的高等植物分布。此外,西雙版納的各自然保護區(qū)相距較遠,零星分布于西雙版納各地的竜林就成了自然保護區(qū)之間物種交流的“踏步石”,有利于物種基因的流動,從而進一步提高自然保護區(qū)的保護效果。
其二,凈化空氣,調(diào)節(jié)氣候,為傣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據(jù)研究,竜林年均氣溫比林外空地低0.6℃,土壤表面氣溫比林外低6.6℃,空氣濕度比林外年平均值高4%左右。大風遇到竜林的阻擋會減速,北方南下的寒流則在竜林的作用下溫度升高。竜林的大規(guī)模存在,使得西雙版納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很少受到干旱、大風和寒潮災害的侵襲,傣家竹樓內(nèi)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舒適宜人。
其三,提供生產(chǎn)生活用水,有利災害防治。由于竜林有很好的含蓄水源的作用,不僅為人們提供了生活用水,也為農(nóng)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充足的灌溉用水。與此同時,竜林內(nèi)大量的動物在不受人類干擾的情況下繁衍生息,能很好地捕食農(nóng)林害蟲,竜林不僅充當了農(nóng)林病蟲害之天敵的繁殖基地,也成為村落免遭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侵襲的天然屏障。
守住“綠色大遺產(chǎn)”
近現(xiàn)代以來,由于人口的增長、生產(chǎn)的擴大,西雙版納出現(xiàn)了砍林種田、大面積種橡膠等現(xiàn)象。到1977年,西雙版納的森林覆蓋率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70%下降到55.7%。
“一把火燒掉一座山容易,要重新綠化起來就難了?!痹瓏鴦赵焊笨偫硖锛o云在視察西雙版納時曾痛心地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西雙版納走過了一段痛定思痛的路程。大面積退耕還林,大幅度營林造林,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被忽視的少數(shù)民族生態(tài)文化,竜林文化中所蘊含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科學理念,受到重視。
經(jīng)過近二十年恢復生態(tài)的努力,到2011年,西雙版納的森林覆蓋率已達78.3%,甚至超過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水平。如今,到西雙版納旅游的人很多是沖著它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去的。朝那郁郁蔥蔥的林海放眼望去,既有愈千年的參天古木,也有數(shù)量繁多的珍貴樹種。滿眼是深深淺淺、濃得化不開的綠色,空氣中飄散著清新的草木氣味,游人彷佛進入了一個天然大氧吧,有說不盡的回歸自然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