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的北方已是寒氣逼人,冰天雪地。而祖國邊陲廣西,仍然是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清晨從桂林出發(fā),山路彎彎、樹木蔥蔥、河水清澈。一路顛簸后,慕名已久的廣西南丹縣里湖鄉(xiāng)就要到了。我們此行的目的是征集瑤族支系白褲瑤的男女服飾。
美麗的百褶裙
在我們即將進入里湖鄉(xiāng)時,山路邊河灘樹林的樹枝上晾曬的一條條裙子,五彩斑斕,尤如蝴蝶在飛翔,我們的目光被深深吸引。趕忙拿起相機,迫不及待跳下車,將晾曬的衣裙“掃蕩” 在相機里。這時一片嬉笑聲再次吸引了我們的視線,原來十幾個白褲瑤婦女正在河邊洗衣服,幾個男子在河灘陪著孩子們玩耍。好美的景色,好濃郁的生活氣息。
婦女們蓄發(fā)盤髻,服裝別致獨特,簡潔明快。上衣無袖,胸前背后用兩幅方布鑲拼而成,只在肩部用十幾厘米寬的布連接,上端開一大空,以便穿著。后背兩側(cè)用6厘米左右的雙層黑布做邊條。腋下無系帶紐扣,任其敞露,以便于夏季透風。前幅為黑色,無華飾,后幅為藍色印染,上邊挑繡著朱紅色正方形圖案,圖形為直線交叉組成的回字、井字或亞字形結(jié)構(gòu),底部沿同樣的色布寬邊,加繡朱紅色米形花紋。據(jù)說這一醒目圖案是模擬過去被土官奪走的瑤王大印繡的。下著至膝的百褶裙,裙子面料是用當?shù)厣L的一種叫“沾膏”的樹木汁漿染的。染色時,先用刀將樹皮砍破,讓樹汁流入碗中,煮制成液體,再用自制的鐵質(zhì)漿染刀蘸樹液在白布上繪制圖案紋樣,然后將布放入藍靛缸中浸染。由于樹液的保護,繪制花紋的部分未被藍靛染色。紋線分深淺,富有本民族特色。裙腳飾有紅色刺繡花紋,多為幾何形花卉,寬約10厘米,再圍一條比百褶裙稍長的面裙,寬約20厘米,黑底鑲藍邊。綁腿為一條黃色繡花帶,上邊挑繡十字形花紋。這一簡括的白褲瑤女子的夏日短衫曾被文化人說成是“開放” ,斑斕的百褶裙曾被都市人稱為“摩登” 。
白褲瑤婦女晾曬棉麻
男子包白布頭巾,將數(shù)件“Y”字形對襟長袖土布上衣縫在一起,顏色為黑色和白色。無領無扣,長僅能掩腹肌,后腰處開一燕尾形小口,束藍黑色腰帶,衣襟、袖口、衣腳均鑲一條天藍色土布寬邊,寬邊上用紅、黃色絲線繡十字形花紋,左右兩胸襟各繡一白色長方形紋樣,兩相對稱。下穿白色土布燈籠褲,大褲襠。褲筒窄而短,平膝略過之,褲腳用黑布鑲邊,并挑繡3厘米寬的紋飾。在膝蓋部位繡5條紅色長短不一的豎紋,中間一條最長,兩邊兩條依次縮短,形如人的五指,豎條頂端是十字形圖案。相傳百余年前,白褲瑤的首領為保護民族尊嚴,帶傷而戰(zhàn),臨終前在褲子膝蓋處留下五指血痕。為永遠不忘民族的歷史,告誡族人們團結(jié)為重,男子的褲腳處都要刺繡上這5條垂直的紅色紋樣。膝蓋以下,用黑色土布綁腿布纏裹小腿,再用挑繡著紅、黑、白3色的米字形圖案的繡花帶將綁腿系緊,與褲相配,簡潔大方又細致耐看,顯得古樸清爽。
白褲瑤服飾的面料都是老阿婆手搖紡車,把一捆捆棉麻用勤勞智慧的巧手紡織成細紗,合著穗捻成勻稱的線。阿妹們再將線繞到線筒上,然后輕涮漂洗,繞到高腳糧倉下。線晾干后進行紡織,一塊塊自紡的棉紗土布就形成了,之后就可以在這塊布上盡情“作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