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圖片
美味而營養(yǎng)豐富的抓飯是新疆維吾爾族群眾的高檔食品 資料圖片
烤羊肉串是風(fēng)靡大江南北、婦孺皆知的維吾爾族風(fēng)味小吃,而抓飯卻鮮為人知。如果說烤羊肉串是民眾皆可大快朵頤的快餐,那么抓飯則是貴族式的高檔食品?;蛘哒f,烤羊肉串坐著、站著、走著,甚至歌著、舞著都可吃,而抓飯必須鋪地毯、展餐單,盛之精美的大盤中,長跪而食。
新疆最鮮美的抓飯在喀什。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中期,改革開放掀起了喀什神秘的蓋頭。西方國家的游客們紛紛從帕米爾高原入境,來到千年古城喀什。一名英國記者興趣盎然地乘坐毛驢車,徜徉在著名的艾提尕爾清真寺廣場。英國記者腹中饑了,猶猶豫豫來到一家維吾爾人開的飯館。維吾爾人熱情好客,展現(xiàn)在洋記者眼前的是烤得滋滋滴油的羊肉串,濃香四溢的“缸子肉”,酥亮細(xì)軟的“油塔子”,當(dāng)然還有色味極佳的抓飯。他仔細(xì)考察一番后要了一盤抓飯。因為,他發(fā)現(xiàn)抓飯的用料極富營養(yǎng):胡蘿卜、洋蔥、杏干、葡萄干、西紅柿,再加上肥而不膩的羊肉。品嘗之后,英國記者拍手叫絕。原來,這家飯館有悠久的歷史,其制作的美味抓飯在喀什已享盛譽。這名記者回國后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介紹抓飯。后來,竟有西方游客拿著報紙按圖索驥,找到這家餐館,享用抓飯。
英國記者如何介紹抓飯我不知道。但我在喀什生活了幾十年,是那家維吾爾飯館的??停偌由衔視f地道的維吾爾語“普通話”——喀什維吾爾語。于是,我不僅一次次地品嘗過美味的抓飯,而且還知道了有關(guān)抓飯的傳說,甚至學(xué)會了做抓飯。
傳說抓飯是幾百年前喀什的一位維吾爾族年輕醫(yī)生發(fā)明的。這位年輕人二十多歲便得了“癆病”,吃了不少藥也不見效。但他有醫(yī)學(xué)知識,懂得“藥補不如食補”。于是,他選取了精米、羊肉、洋蔥、胡蘿卜、核桃仁、葡萄干、杏干等材料制作食物,每日一餐。半年之后,此人紅光滿面,身體健康。人們紛紛來詢問其中的秘訣。這位年輕醫(yī)生公開了他的食譜。經(jīng)過幾代人的改進(jìn),抓飯越做越精美,用料也越來越講究。
制作抓飯,首先要選最鮮美的羊肉。以伽師、巴楚等地的羊肉最為上乘。這里的羊吃堿草,喝堿水,肉質(zhì)細(xì)嫩,香純滑膩。其次要用入冬后的胡蘿卜,此時的胡蘿卜甜味濃。還需選用粒大飽滿的葡萄干,葉城薄殼核桃仁,英吉沙賽買提大杏干。
值得一提的是,高檔抓飯還要放一種珍貴水果——木瓜。木瓜能吸收羊肉之精氣,聚合胡蘿卜、洋蔥之香味,以其特有酸味化解油膩,入口清香,食之快哉!
1858年,沙俄軍官喬漢·瓦里漢諾夫入南疆,對喀什的維吾爾族精美飲食、周全的禮節(jié)贊不絕口。德國探險家勒柯克也稱贊“一種羊肉、大米、胡蘿卜做成的飯食(即抓飯)十分可口”。
我曾在南音裊裊聲中品嘗早茶,曾在吳語柔美中享受魚龍宴,也曾在高貴典雅的京劇名曲中用面餅裹大蔥蘸面醬吃烤鴨。但我心中總是銘刻著一幅大寫意的圖畫:寬敞的炕上鋪著厚厚的手工織成的精美地毯,布單上擺滿各種干果、熱茶、方塊糖。幾位維吾爾族老人矜持地坐在主賓席上,秀美的維吾爾族姑娘拎著阿不都瓦壺,每個客人洗手三次。這時,香氣四溢的抓飯用大盤端上來。你看,米潤如玉,色如潑金,杏脯燦黃,木瓜透香。你再看紅顏長須的老人品嘗抓飯的神態(tài):右手三個指頭作“品”字狀,從飯堆上輕輕劃下,手一翻,三指間已有一團(tuán)金燦燦的抓飯;這時,左手輕拂長髯,右手將飯團(tuán)從嘴邊輕送入口。頓時,那美妙的感覺便傳遍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