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碓是苗家人傳統(tǒng)的鑿石工藝品。就是把一碩大堅硬的花崗石鑿成深約50公分、直徑約40公分的圓滑均勻的錐度凹槽,稱為石臼,也叫舂。有了舂還得有碓,碓大如小腿,碓頭用鑄鐵制成,碓子一般安在長約2.5米的杠桿一端,另一端人用腳踏,這樣一揚一落,碓子準確地落在舂槽里。利用杠桿原理做碓子,既省力,又使碓子揚得高,落得準,提高了工作效率。舂碓一般安在木樓的底層。過去,舂碓主要是作為谷物脫殼的工具,使用時,把適量谷子放入舂槽里,舂幾下,用竹竿攪勻,再反復舂幾下,谷子便脫殼了。如今,隨著碾米機、粉碎機的普及,人們再也不用舂碓舂谷子了。但舂碓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平時,苗家人都備有糯米,節(jié)慶日或親朋好友來訪時,將糯米飯舂制成糍粑,或一起分享,或作禮物相送,表達苗人的深情厚誼。也有人用舂碓來舂草藥的。
不單苗家有舂碓,縣內(nèi)其他民族都有這種原始的糧食、藥品加工設備。
資料來源: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