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映襯的大理洱海。 郝亞鑫攝
一直以來,位于祖國西南的云南以其神奇美麗的自然風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令人心馳神往。在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自古以來勤勞開拓、和睦相處,共同譜寫了和諧交融的大美篇章。這一幅幅和美景象也為歷代詩人所吟詠傳唱,從云南省詩詞學會會長張文勛選注的《云南歷代詩詞選》中可見一斑,這些詩歌充分展現(xiàn)了詩人筆下生動可感的云南印象。
神來之作:壯美的滇云山川
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疆,境內(nèi)地勢高差懸殊,氣候類型多樣,山川河谷相間。鐘靈毓秀的山岳構(gòu)成三迤大地的脊梁,點蒼山、碧雞山、玉龍雪山、高黎貢山等成為歷代詩歌中的文學地理名片,“下關(guān)風、上關(guān)花、蒼山雪、洱海月”則是云南諺語對滇西大理風光的形象描繪。點蒼山高聳入云,峰巒疊嶂,山頂常年積雪,曾令文人雅士流連忘返。明代詩人逯昶的《點蒼山》一詩即云:“極目望點蒼,芙蓉倚天闕。下有百尺松,上有千年雪。”碧雞山即今昆明西山,其山勢倚傍滇池,為攬勝之地。元代詩人張雄飛的《碧雞山》有云:“尋梅穿竹徑,采藥躡松梯。白日依山盡,青山入海低。”碧雞山林木茂盛的幽境、山海相依的壯麗景色盡現(xiàn)詩文之中。此外,玉龍雪山、高黎貢山等亦多有名士造訪,遂不乏佳作?!吧嫌腥f古難消之積雪,銀屏隔斷東南風。沐日浴月架井絡,時睹玉龍蜿蜒起伏于其中?!保ㄇ宕?,趙淳《雪山行》),“高黎貢山花正紅,千岫萬岫煙云中”(明代,侯琎《高黎貢山》)等詩句,對其風光多有呈現(xiàn)。
如果說山岳是大地的脊梁,那么遍布的湖泊便是高原的明眸。洱海、滇池、通海湖、異龍湖等靈動秀麗的瀲滟仿佛訴說著云南這方土地的柔情。明代詩人李元陽的《泛洱水》即云:“洱波三萬頃,輕舟泛長風。琉璃瀉萬古,灝氣開鴻濛。風恬水無波,一鏡涵虛空?!泵枋龅恼潜滩ㄈf頃、海天一色的洱海,其超逸絕塵的山水空蒙之態(tài)宛若仙境。清代詩人傅之城的《泛昆池》則描繪了滇池的景象,其詩曰:“好趁南風便,昆池泛小船。云移山寺雨,樹豁海門天。太華空青矗,高峣積翠連。閑看鷗矯翼,浩蕩沒長煙?!绷钊朔路鹬蒙碛诘岢刂希褐圻h眺,沿岸太華山群峰矗立,水面沙鷗翔集,一片煙波浩渺之狀。此外,通海湖、異龍湖等湖泊也成為詩歌中的地域景觀?!敖D雁集汀沙,半掩柴門夕照斜”(明代,韓宜可《通海湖》),“湖上秋風生,湖中山水碧”(清代,何其偉《異龍湖上歌》)等詩句,均描繪了高原湖泊的秀美風光。
美美與共:多彩的民俗文化
云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世代生活著漢、彝、白、傣、哈尼、壯、苗等眾多民族,各民族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獨特的民族服飾是云南亮麗的物質(zhì)文化名片,歷代詩歌中多有描繪。清代詩人李玉湛的《墩汛竹枝詞》(二首)便展現(xiàn)了滇西北藏家男女頗具魅力的服飾文化,其詩云:“冠裳舄履異尋常,皮革氈衣炫貝裝。呼嘯一聲人去也,山風吹送健兒郎?!薄芭裳b束更奇新,檀樹茄花艷絕倫。百褶毛裙長掃地,條條發(fā)辮繞驚人?!倍昭?,即今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詩中描繪了藏族服飾既能幫助當?shù)厝罕姷钟鶉篮?,同時亦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云南以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多樣的氣候類型,孕育了豐富的物種資源,形成了多樣的飲食文化。普洱茶是享譽世界的茶中名品,在其產(chǎn)地云南南部,自古以來飲用普洱茶就十分盛行,清代詩人許廷勛所作的《普茶吟》便描繪了滇南獨特的飲茶習俗。其詩曰:“區(qū)區(qū)茗飲何足奇,費盡人工非倉卒。我量不禁三碗多,醉時每帶姜鹽吃?!贝送?,冬蟲夏草等珍品在云南亦有分布,清代詩人楊仲魁的《冬蟲夏草》一詩云:“萋萋原是夢,蠕蠕亦非真。服食推奇品,囊中自可珍?!敝v述的正是冬蟲夏草的特征和云南當?shù)匾韵x草入藥的習俗。
除了物質(zhì)文化外,云南尚有眾多的非物質(zhì)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便是其中之一?;鸢压?jié)在云南少數(shù)民族中是較為盛大的節(jié)日,彝族、白族、納西族等都有過火把節(jié)的習俗,而這一節(jié)日在元代詩歌中已有記載。云南郎中文璋甫曾于仕滇之際目睹了這一盛況,其詩《火節(jié)》即云:“云披紅日恰含山,列炬參差競往還。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間?!泵枋龅恼腔鸢压?jié)期間,萬束火把如滿天星斗降臨人間,人們載歌載舞,共同祈求美好吉祥的景象。
由此可見,在云南這一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家園,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傳承不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交融樂土:和諧的民族關(guān)系
千百年來,云南各民族在這片沃土上包容共處、和諧共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縮影。漢朝時期,加強了西南地區(qū)的郡縣建制,云南各族同胞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愈發(fā)密切,漢代詩歌對此亦有記載,流傳下來的《渡蘭滄歌》便折射了這一史實。其歌曰,“漢德廣,開不賓。度博南,越蘭津。渡蘭滄,為他人?!睋?jù)注者考,博南山位于今云南永平縣境內(nèi),翻過此山即瀾滄江。該詩客觀上反映了漢王朝經(jīng)略云南時期,隨著交通線的開辟,人群交往軌跡逐步向西越過瀾滄江的情形。及至唐代,云南各民族交流聯(lián)系的地域范圍愈發(fā)擴大,商隊足跡一度向西延伸至高黎貢山和滇緬沿邊一帶,流傳下來的《賈客謠》便反映了客商往返于該處商道的情狀,其歌曰:“冬時欲歸來,高黎共上雪。秋夏欲歸來,無那穹賧熱。春時欲歸來,囊中絡賂絕?!?/p>
尤其是元明清三代數(shù)百年間,隨著內(nèi)地各族人民大量遷居云南、開發(fā)邊疆,進一步促進了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各民族文化水乳交融。例如,明代麗江知府木公即與滇中名士張含等多有交游,以詩作相互酬答勸勉,其在寄題張含的詩作《逐癡堂寄題愈光》中便表明了自身的心志,其詩云:“富貴畏人貧肆志,灑然胸次更無機?!痹撛娂缺砺读硕酥g的友誼,又表現(xiàn)出木公深受儒學思想影響而秉持淡薄灑脫的心性修為。
清代,隨著中央王朝邊疆經(jīng)略治理的不斷深入,云南各族民眾的社會文化生活互相交融,幾至融為一體。詩人師范所作《次大理》一詩便描繪了大理當?shù)亟袒张d、民風淳厚、其樂融融的社會氛圍,其詩云:“士崇禮讓周旋密,人重農(nóng)桑旨蓄多。竟合移家來此住,手栽月桂傍煙蘿?!?詩人楊品碩所作《麗江竹枝詞》則描繪了麗江各族人民喜迎春日的熱鬧圖景。其詩云:“三月八日玉泉游,士女如云過水樓。無限春風花樹下,意中人去又回頭?!?詩文折射出麗江地區(qū)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史實。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
作者:薛昊
資料來源:中國民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