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孜別克族的天文學知識源遠流長??雇醭瘯r期的哈斯·哈吉甫在其《福樂智慧》一書中介紹了當時的許多天文學知識,并在第五章《論七曜和黃道十二宮》中以詩歌的形式描述了七曜和黃道十二宮。作者介紹了七曜的名稱、特性、位置及其出現(xiàn)的時間,并根據(jù)“地球中心說”列出了行星在太陽系中的排列順序,畫出了七曜星圖。所謂黃道十二宮,即十二個星座,把天空中一年四季出現(xiàn)的可以觀察到的星群分為12組。他說:“除了七曜之外,還有黃道十二宮,有的成雙成對,有的孤闈獨守?!泵鞔_指出了黃道十二宮在星空中相互為鄰,一年中按季節(jié)出現(xiàn),不斷交替變換,每一個星座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月份、季節(jié)。即十二宮分屬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為三宮。他又把十二宮分屬火、水、氣、土四種物質(zhì)。火、水、氣、土不僅是構(gòu)成宇宙的基本要素,而且認為生命也是四要素組合成的。他說“四要素給合,才能構(gòu)成生命”。
馬合木德·喀什噶里在其《突厥語詞典》里也收集了許多文學的資料,如:“傍晚出現(xiàn)火燒云,妻兒如親人;清晨出現(xiàn)火燒云,家中起哭聲。”“月出暈伴生,白云浮晴空。云頭堆疊起,大雨自天傾?!泵耖g也有“月暈白,雨雪來;月暈紅,天放晴”的說法。烏孜別克族的天文與歷法是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產(chǎn)生的。烏孜別克族人民白天在廣袤的草原上放牧,夜晚在綴滿群星的天穹下守護畜群。
由于生產(chǎn)和生活的需要,他們經(jīng)常觀察研究自然現(xiàn)象,了解到許多星體的變化情況,掌握了不少天文學知識,還對火星、金星、土星、水星等星體予以烏孜別克族的稱呼,并正確認識到這些星體運動與地球氣候、季節(jié)變化的規(guī)律。
喀喇汗王朝時期的烏茲別克人使用12獸歷法,人的年齡、事件發(fā)生的時間等均以12獸輪流紀年。與漢族12獸不同的是他們以鱷魚代替龍。12獸的順序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當時也使用七曜歷。
烏孜別克族改信伊斯蘭教后,使用回歷?;貧v又稱“希吉來歷”或“伊斯蘭教歷”?;貧v純系陰歷,其紀年法是:太陰圓缺一次為1月,12個月為一年,單月30日,雙月29日,不置閏月,全年354日。每30年為一周,其中有11年(約每隔二三年)的12月末添設一個閏日。故該歷平均每年為354日8時48分。對于月的計算方法,不用實朔,而以看見新月時期做月首,所以它的月首日期,常在農(nóng)歷初二、三日以后。
參考資料:《烏孜別克族簡史》編寫組編《烏孜別克族簡史》,民族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