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人都已經習慣于使用國際通用歷法,即公歷。當然,與此同時,中國人的生活中從來沒有缺少過獨有的東方歷法——中國農歷。尤其是在一個以農業(yè)為主的社會,農歷占據著特殊的地位。
而今天的水族,不僅使用公歷,講究農歷,還保存著凝結了先人智慧的一種別具一格的歷法——水歷。
為什么會出現水歷?具體的原因已不可考??傊?,水歷和創(chuàng)造了這一歷法的水族一起,在漫長的時光隧道中一直生存到現在,沒有人能夠否認這種歷法的特殊價值。在水族賴以生存的農耕和漁獵生產中,水歷曾使他們獲益匪淺。
水歷,實際上是一種陰陽合歷,它的編制和農歷一樣,年分四季,季分3個月,12個月為一個完整年。那么,它又特別在什么地方呢?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水歷每一年的起始并不是農歷正月,而在農歷九月,水族稱之為“端月”。
水族人認為,在這個季節(jié)里,收割已經基本完成,最忙最累的時候已經過去,人也應該好好地歇一歇,享受享受,以使自己在全面的放松之后更好地進入新的生產周期。是的,萬物休養(yǎng),連土地也累了,人又豈能例外?于是,這個季節(jié)便順理成章地成為水族人心目中除舊迎新的開始。
既然農歷九月是一年的開端,那么,一年中的12個月就按照這個順序依次排列下去。水歷正月對應農歷九月,水歷二月對應農歷十月,水歷三月對應農歷的冬月即十一月……回過頭看,雖然水歷有所變化,但它的基本結構顯然是從農歷移植過來的,它仍然有四季、有節(jié)氣,仍然強調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的春種秋收規(guī)律。在水歷中,漢文化強大的影響力清晰可見。
在水語中,春天被叫做“勝”,在水歷五月到七月;夏季被叫做“權”,在水歷八月至十月間;秋季被叫做“旭”,在水歷十一月到端月間;冬季被叫做“凍”,在水歷二月至四月。春夏秋冬在農歷中是什么樣,在水歷中還是什么樣。水族人的農事活動,仍然帶有深深的農歷印痕。
一個疑問就此產生了:既然如此,水歷的作用又體現在哪里呢?
水歷之所以會流傳到今天,自然有它不可替代的理由。
首先,水歷是一種古歷,在它身上,依稀透出2000多年前秦歷的影子,這為中國古歷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參照。研究證實,水歷以農歷九月作為一年之首,這和古秦歷很相似,但又不盡相同,它仿佛是一份依舊活著的文物,以自己的唯一性接受著現代人探究的目光。
其次,雖然水族人依農歷節(jié)氣而忙農事,但是他們記月和記日仍遵循水歷編排。什么時候過年,什么時候過節(jié),什么時候祭拜先人,水族人大多依水歷而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年節(jié)體系和文化氛圍。應當說,水歷的存在,彰顯著水族人獨特的文化個性。